项目“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1年安排重点项目377个、完成投资946亿元,榆林——项目“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是“顶梁柱”和“压舱石”。2021年,榆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扎实推进377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累计完成投资94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项目“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当下,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如希望之花绽放于塞上大地,为奋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着勃勃生机和源源动力。
能化项目饱含“新”意质量高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去年榆林就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确立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的新思路,一批“含新量”颇高的能化项目持续落地,转型升级步伐蹄疾步稳。
位于榆神经开区的国能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示范项目,总投资达11.46亿元,于2021年3月破土动工。作为世界首套5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工业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可将煤炭转化成聚乙醇酸,相关产品将用于各种工业材料及勺子、吸管、塑料袋等可降解生活用品的生产。“相比煤制烯烃产品,可降解材料在各个指标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吨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1/3,煤炭消耗只有一半,每吨售价却可提高两倍以上。”国能榆林化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说。
能化产业高端化布局,“煤头化尾”精细化发展。去年,我市坚决落实能耗“双控”和“亩均效益”管控,加快推进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再造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在“十四五”规划盘子里压减了40多个总投资超7000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同时,加快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接续替代产业;积极筹建鄂尔多斯盆地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集输中心,布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榆林“创新飞地”,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挂牌等一批试验示范项目加快落地。
民生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统筹建设好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还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让广大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机器开足马力,工人干劲十足……连日来,在位于科创新城的榆林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中建八局榆林水上运动中心项目经理毛瑞鑫告诉记者:“为严格落实市上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对工人上下班全面实行‘点对点’接送,并以有力举措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大家有信心在5月30日节点前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项目能够如期交付使用。”
据了解,榆林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是科创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积极筹措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规划红线内占地约791亩,概算投资额6.1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上竞技区、赛事综合服务区、环湖景观带、环湖道路以及疏矸水综合利用一期工程5个子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供省十七运会比赛使用,还可承接更高级别的水上赛事和相关训练。没有比赛时,项目区水深将从3米降至0.5米,市民夏季可在25万平方米的安全水面嬉戏游玩,冬季则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冬季冰雪运动。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2021年,我市还紧扣群众关心的难点、基础设施的堵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围绕水、电、路、气、房、文、教、卫、就、保“十大领域”谋划民生和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用党员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者 陈静仁 孙永波